Update: 2022-07-17 | Post: 2022-05-02

二維碼是為了彌補一維條碼 (1D Barcode) 的不足之處而發展出來的新系統。

傳統的一維條碼雖然能提高資料收集與處理的速度,但由於受到條碼資料容量的限制,一維條碼僅能標識物品,而不能描述物品,因此需依賴電腦網絡和資料庫。

例如貨物在收銀機掃描時,只能掃描出貨物的編號,而貨物的價錢和規格等等詳細資料是需要由終端收銀機連接到中央伺服器電腦的數據庫才能取得。

所以在沒有數據庫或不能連接網絡的地方,一維條碼便沒有用了。故此在二十多幾年開始發展一些儲存量較高的二維條碼。

二維條碼在研發時就已經以提高儲存容量為目標,所以現在的二維條碼所能儲存的資料比傳統一維條碼多上千百倍。

經過多年發展, 巿場上有多種格式的二維條碼. 主要可以份為兩大類:

1) 堆疊式二維條碼 (Stacked 2D barcode) 及

2) 矩陣式二維條碼 (Matrix 2D barcode)

堆疊式二維條碼 (Stacked 2D barcode)

堆疊式二維條碼 (Stacked 2D barcode) 的編碼原理是建立在一維條碼的基礎上,簡單來說就是把一維條碼的高度壓扁,再把很多條一維條碼叠在一起。

所以其編碼設計、檢查原理、識讀方式等方面都繼承了一維條碼的特點,但對辨別、解碼演算法等跟一維條碼有所改進。

較具代表性的堆疊式二維條碼有 PDF417, CodaBlock F等。

由於堆疊式二維條碼是較早發展出來的二維條碼,所以在很多地方的証件上都採用了。例如香港的護照上,及美國的駕駛執照上都印有PDF417二維碼。

PDF 417:

是較早期開發的二維條碼。

CodaBlock F:

其中一種堆疊式二維條碼。

矩陣式二維條碼

矩陣式二維條碼 (Matrix 2D barcode) 是以矩陣的形式組成,在矩陣相應元素位置上,以“點” (Dot) 來表示二進位的 “1” ,以“沒有點”來表示二進位的 “0” 。

點的排列組合確定了矩陣碼所代表的意義。其中點可以是方點、圓點或其他形狀的點。

因矩陣碼已經沒有條的型狀,所以稱為二維碼會較適合。

較具有代表性的矩陣式二維條碼有 QR Code, Aztec, Datamatrix, Maxicode 等。

QR Code:

由日本發明的條碼,是現時在一般大眾使用最多的二維碼,一般手機都能描掃。

Aztec:

其中一款二維碼

DataMatrix: 常見於電子零件的二維碼,例如硬碟或手機電池

MaxiCode: 由貨運公司UPS (United Parcel Service) 所出資開發和使用的條碼,用於UPS 的貨運單上。

二維條碼的應用

二維碼的儲存量較條碼多,但現在零售店舖的收銀系統 (POS) 仍然是一維條碼的天下。二維條碼並不能取代舊式的一維條碼。

這是因為一維條碼對貨品的管理較二維條碼來得方便。

一維條碼是需要依靠主央的數據庫來記錄資料的,條碼本身只是打開數據庫的鑰匙。這原本視為是一維條碼的缺點,在收銀系統上反而是優點。

例如如有一間有過百間分店的超級巿場,如要改變某一商品的價錢。超巿只需要在中央伺服器的數據庫上改動價格,各分間經網絡下載更新後的數據庫,那麼百多間超裏的幾百部收銀機即能更新的價錢,非常方便。

反之,因二維碼的資料就是記錄在二維碼裏,所以如要改動價錢,就要把所有二維碼變更,可能動輒要用人手改成幾萬件商品上的二維碼,費時失事。

現在二維碼主要用在廣告印刷和工廠的生產線上。

廣告印刷

二維條碼現在主要使用在廣告印刷上。因為二維條碼能儲存網址(URL),方便讀者以智能手機而上相關產品的網站。

工廠的生產線

一般生產精密機械的工廠,為了能追踪各零件,半成品和成品的生產批次,所以都會貼上條碼標籤,較細小的零件就會使用二維碼,因為二維碼需要的面積較少。

連結

QR Code 標籤印刷 QR code label printing

QR Code Generator

Reference

  1. QR Code development story -
  2. QR码开发 -